狄光辉向各位介绍又一种检测外泌体内mRNA的新方法哦。
这种新方法叫做微流体芯片,在正式介绍它之前,小编还是先和大家一起回忆一下以前都是怎样检测外泌体中mRNA的吧:首先通过旋转超滤技术、蔗糖溶液密度梯度离心、超滤离心等一大串的离心方法分离提纯外泌体,然后裂解,再通过Northern Blot、qPCR检测目标mRNA…其中的心酸,也就做过的人才知道吧。而现在,来自波士顿麻省总医院的Huilin Shao和Jaehoon Chung等人制作了一块个头轻巧但功能强大的小平板,让这事儿变得简单多啦。
当然,新的技术要经过实例才能验证它的可靠性。在这篇文献中,作者检测了恶性成胶质细胞瘤中外泌体mRNA对其耐药性的调节作用(《Chip-based analysis of exosomal mRNA mediating drug resistance in glioblastoma》)。就目前医疗技术而言,反复活组织检查来监测恶性胶质细胞瘤的药物治疗疗效是不现实的,所以,怎样通过检测肿瘤病人外周血中特异标志物的变化来评估药物疗效就成为了该病治疗上的一大难题。那么我们的作者又是怎样做到的呢,就让我们开始文献的解读吧。
在进入正文以前,让我们先来熟悉一下文中经常出现的缩写单词吧:
1.GBM:恶性胶质细胞瘤
2.TMZ:替莫唑胺,化疗药
3.MGMT&APNG:可以修复烷化剂介导的DNA损伤,它们的表达量与治疗反应呈负相关
4.iMER:免疫磁珠外泌体RNA平板,就是本文的主角
图一、介绍iMER
a.平板提取RNA的示意图。首先通过免疫磁珠吸附外泌体,裂解后用玻璃珠筛捕捉RNA,经过反转录为DNA后做定量PCR检测RNA的含量。
b.扫描电镜下观察免疫磁珠和表面吸附的外泌体。
c.向大家展示平板的构想图。1是免疫吸附;2是RNA捕捉;3是RNA收集;4是qPCR池。
图二、外泌体富集及分析
a.通过外泌体表面抗原EGFR和CD63的富集量来验证免疫磁珠的富集效率。
b.作者将阳性外泌体、阴性对照混合后再与阳性、阴性对照比较富集量,提示免疫磁珠有高富集特异性。
c.与商品化产品相比,该平板提纯的RNA有更好的质量和结构完整性。
d.继续与商品化产品相比,两者检验产物基本吻合,保证了真实性。
e.iMER与纯外泌体检测结果几乎完全吻合,再次验证产品信度。
图三、14个细胞系的外泌体mRNA分析
a.作者比较了14个细胞系亲代细胞和外泌体中耐药mRNA的表达情况,发现两者相似度高达91.8%。
b.然后比较了亲代细胞耐药DNA甲基化水平与细胞株耐药程度的关系。发现甲基化程度越高耐药性越弱。
图四、TMZ治疗的作用
a&b.利用iMER平板验证了细胞株对TMZ耐药程度与外泌体中MGMT&APNG含量呈正相关。
c&d.然后作者在4个细胞株中再次验证,随着时间推移,耐药细胞株外泌体中MGMT&APNG含量逐渐增加;而敏感细胞株外泌体中mRNA逐渐减少。
图五、临床样本分析
a&b.作者比较了17个GBM患者血清样本中耐药相关mRNA的量,发现较健康对照,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高,验证了体外实验的结论。
c&d.最后,作者选取了其中部分患者的样本,比较他们对TMZ的反应性以及对于的mRNA表达量变化,再次验证MGMT&APNG含量与疗效呈负相关的结论。
思路导图
问题
问:本文的重点和亮点在哪里呢?
答:本文献的题目是《Chip-based analysis of exosomal mRNA mediating drug resistance in glioblastoma》。一看题目,相信不少人已经和小编一样意识到了,这篇文献其实就是在介绍一个新技术(iMER平板),然后通过一个临床案例来验证该技术的可靠性和高效性。所以,本文的重点当然是对iMER平板的介绍啦。至于亮点,就如同作者在文章中通过一整张大图介绍的,是iMER平板的高检验信度、高效性和高特异性。小编相信,这项技术在发表以前已经申请了专利,或许以及在走向商业化的路上了。不过在正式上市之前,小编认为iMER平板的实验重复性等重要产品数据仍有待考察。总之,对于iMER平板的正式应用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磁珠法外泌体提取试剂盒:www.ex-d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