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肠镜?DNA检测或可发现早期肠癌
Source:生物磁力架Author:admin Addtime:2018/08/03 Click:
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上海市疾控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居民常见恶性肿瘤中,肺癌、大肠癌和胃癌位列前三位,其中大肠癌发病增速较快。
那么,如何才能尽早发现潜伏在体内的早期肠癌隐患?做内窥肠镜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但是,许多人怕做肠镜,而这种介入性检查,也是有一定的创伤性。近几年,随着筛查手段的增多,粪便 DNA 检测方法也可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相对其他一些方法,具有安全、方便等特点。
为此,晨报健康与相关机构合作为需要了解如何采样粪便 DNA 检测提示早期肠癌的读者提供咨询
大肠癌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过程。其过程多遵循从息肉 –小腺瘤 – 大腺瘤 –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 早期腺癌– 晚期腺癌的演变顺序,这一过程一般需要10 年或10 年以上的潜伏期,为大肠癌的发现和治疗提供了契机。肠癌在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可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目前,大部分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皆呈上升趋势,而在美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却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这与美国人十分重视肠癌的普查工作有关。根据一项研究显示,1975 年后西方发达国家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12%归因于医疗进步,35%归因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53%归因于大肠癌的筛查。研究显示,通过大肠癌筛查并且切除腺瘤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达76%-90%,所以在市民中开展大肠癌的筛查十分重要。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主任郑树表示,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与诊断时机有直接关系。就中国国情来讲,要求所有人全部做肠镜是不现实的,粪便 DNA 检测适用于畏惧肠镜检查者;40 岁以上且从来没有做过肠道检查者; 有肠癌家族史、有便秘倾向或便血、有久治不愈的肠道疾病、超重、肥胖及Ⅱ型糖尿病;喜欢吃红肉、腌制品、口味重者;吸烟、肥胖者等人群。
采用在家采集粪便,通过特别包装盒物流运送至检验中心,在指定工作日内即可获取检验报告,居家操作方便省心。通过分析粪便中的遗传物质(粪便 DNA),可以检测出直径1 厘米以上进展期腺瘤和肠癌病灶,及时发现早期肠癌基因病变并出具检测报告,为肠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一个简便可行的方法。
对检查后发现有重大隐患者,应遵医嘱进一步做内窥肠镜,了解病变详情,制定治疗方案,及时切除。
生物磁珠专家:www.ex-dna.com